众所周知,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,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,在促进经济发展、提供就业岗位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无比重要的作用,是国民经济的基石,更是城市发展的保障。
梅州作为粤东地区产业基础比较薄弱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城市,“重实体、兴实业”显得尤为重要,只有底子厚,才能在日益严峻的国内经济大环境中“明哲保身”。
下面就“梅州市实体企业发展”进行探讨,列举几个关键要点。
一、 解决 “融资难”:
资金链是企业的鲜血,保障资金链的良性循环,是企业经营的根本。但现实是,梅州许多企业总体上处于起点低、实力薄弱的初级发展阶段,各项制度仍有待完善,易受经济景气性、金融环境以及行业变化的影响,也因此往往得不到金融机构的足够支持。
对政府部门而言,应开通更多申请渠道,择优选取部分诚信经营、行业前景相对较好的企业,在整合现有产业扶持资金的基础上,统筹安排专项资金,用于扶持实体企业发展。
做为企业,“打铁还需自身硬”,在完善各项制度的同时,积累行业经验,形成自己的优势,创造条件并有力借助资本市场融资优势,通过登录新三板,甚至A股市场,解决融资问题。
二、 “人才”的重要性:
梅州人力成本较低,是大部分市外企业内迁梅州的重要原因,但企业发展仅靠人力成本优势还不够,更需要吸引高端人才加入。梅州现仅有一所高等院校(嘉应学院),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巨大需求,这就要通过高薪聘请珠三角地区外来人才,带来更先进的技术,更完善的管理理念。
这些技术和管理理念是企业的无形资产,带给企业的隐形效益,远远大于聘请人才的成本。
三、“标准化管理”的必要性:
梅州许多企业是家族企业,家族企业在创业初期因人力需求不多,且相对稳定,工作灵活多变,有其一定存在优势,但随着企业发展壮大,开始显现诸多弊端,简要描述有几点:1.任人唯亲,2.人情管理,3.滥用权力,4.缺乏企业文化,要解决这些弊端,企业需要推动标准化的流程管理,一切按规章办事,保证员工在平等的工作环境下成长和发展,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。
标准化管理制度看似框框条条,不够灵活,这就需要在管理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,企业文化给管理注入灵魂,使管理更具人性化,两者相辅相成。
同时,企业文化也是员工作为企业里的“人”的一种存在形式、精神信仰,鞭策着管理者和执行者的言行准则。
四、 完善“产业链 ”:
梅州实体企业产业链相对单一,许多企业有良好的产品,但对上下游依存度较大,同时,上下游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又缺少关联,从而造成各自为战的分散局面。
完善企业链,使产业聚群中的企业不再单打独斗去参与竞争,而是组成产业舰队,相互提高在整体市场的竞争力。
五、“走出去”的发展战略:
梅州市交通资源不足,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“枷锁”,更有一些企业固步自封,仅仅局限于梅州市内市场,导致市场销售渠道单一,进一步发展遇到瓶颈。
随着“双龙高铁”、“梅汕高铁”的建设及后续开通,交通这一硬件设施将在不久得到改善。为此,企业发展布局更要放眼于梅州市以外。
同时,顺应“互联网+”的潮流,在线上打造、宣传自己的品牌,根据市场需求推出相应的产品,使得产品不再受限于地域,真正让产品走进千家万户。
以上,是对“梅州市实体企业发展”的几点探讨,可谓“国之大计,实业兴邦”,天时地利人和,方成大业。